近年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,但地下管网建设滞后于城市的发展需求,是城市发展的“短板”。目前有关政策明确提出地下管廊建设率等具体指标,建设从概念逐步落实到具体行动目标上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分为廊体和管线两部分,每公里总造价约1.2亿元,预计每年地下管廊新建和改造合计市场规模**过3000亿元。 无论是短期暴雨洪涝的催化,还是中长期行业所具备的高成长性,地下管网相关标的有望站上风口,建议关注金洲管道、沧州明珠、国统股份和伟星新材等相关上市公司。 政策节点明确,地下管网有章可循 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是城市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的命脉。近年来,国家不断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焦点转移到地下。相关政策明确提出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率等具体指标,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将有章可循,建设从概念逐步落实到具体行动目标上,将使得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。 2017年5月17日,《全国城市**基础设施建设“十三五”规划》印发,指出“十三五”时期基建12项重点任务。《规划》涵盖城市交通系统、地下管廊系统、城市水系统等7方面,指出“十三五”时期城市路网加密缓堵工程、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工程、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和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程等12项重点任务。 十三五基建规划为****规划,体现国家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对城市基建的强力支持态度,地下管网作为城市基建的短板,将有望“扶摇直上”。在地下管廊上,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供排水、供热、燃气地下管线长度分别为136万公里和34.1万公里,到2015年这一数据分别增长至198万公里和53.9万公里,相比于2010年增长了46%和58%。 《全国城市**基础设施建设“十三五”规划》要求在十三五期间,结合道路建设与改造、新区建设、旧城更新、河道治理、轨道交通、地下空间开发等建设干线、支线地下综合管廊8000公里以上;同时有序推进综合管廊建设,到2020年城市新区新建道路综合管廊建设率30%;全国城市道路综合管廊综合配建率力争达到2%左右;20%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。 在2017年**工作报告提出,要求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,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,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,推进海绵城市建设,使城市既有“面子”、更有“里子”。 广东中科华冉智网看准行业的痛点,结合中科院研发了一款地下管网材料的产品,适合用于城市地下管网监控地下管网的排水情况,可根据时时数据做出改善,避免给城市建设带来隐患。